▲一位列車員給孩子發(fā)試卷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收獲數(shù)萬點贊。圖/南方網(wǎng)視頻截圖


暑期帶娃坐高鐵出行,如何讓孩子安靜乘車,成為家長們面臨的難題。近日,一位列車員給孩子發(fā)試卷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收獲數(shù)萬點贊。


據(jù)中國鐵路微信公眾號的消息,在南寧東開往杭州西的G1546次列車上,“00后”列車員覃云昊手里的塑料袋里,竟裝著上百份不同年級的小學試卷,遇到孩子吵鬧就會上前“獎勵”一張,完成試卷的小朋友和安靜乘車的小朋友還會得到一張時髦貼紙。


“樸素的袋子里裝著天才招數(shù)”“穿制服的人說話就是好使”,更有網(wǎng)友稱他是“高鐵在編班主任”。網(wǎng)友的稱贊,既是對這種能讓孩子在車廂內(nèi)安靜下來的“帶娃方式”點贊,也是對其背后“用心”服務的認可。


眼下正值暑運,據(jù)介紹,覃云昊值乘的南寧至杭州高鐵客流火爆,尤其受研學團、親子旅游團歡迎,學生旅客有時能占車廂定員半數(shù)。盡量讓這些年齡不大的孩子,在車廂保持安靜,既是維護車廂公共秩序的需要,也是對其他旅客乘車權(quán)益的尊重。而這個過程,本身也是對孩子公德意識的培養(yǎng)。


因此,當列車員給吵鬧的孩子發(fā)試卷和貼紙時,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“治鬧”解決方案就應運而生了。


相對于此前,列車員面對“熊孩子”,一度陷入“過度提醒”和“坐視不理”兩難之間的尷尬境地,這種發(fā)試卷的方式,將具體“任務”下達到特定個體,孩子出于對權(quán)威角色(穿制服的列車員)的天然認同,往往會乖乖“就范”。


除此之外,據(jù)介紹,類似獎勵繪圖書本、提供一些提高專注力的小玩具、在餐車設置“移動童趣吧”等,也都成為一些列車員使出的妙招。


公共服務的精細化,需要工作人員摒棄管理思維,站在如何滿足服務對象需求的角度,針對具體場景拿出解題辦法。高鐵上給小旅客們發(fā)試卷,甚至提供一些小玩具、繪圖書本等,就體現(xiàn)了“用魔法打敗魔法” 的服務智慧。


當然,如果從成本和推行效率的角度考慮,發(fā)試卷的方式無疑具有普適性。人們的關注、點贊已然對這種約束方式表達了歡迎的態(tài)度。但是,外出游玩的旅途上碰上了“班主任”,孩子們樂意嗎?


其實,就列車車廂內(nèi)的秩序維護而言,列車員所做的永遠是兜底保障和服務。如何讓孩子自身樹立起規(guī)則意識,則需要家長的及時引導和教育。而且,暑期本就是要讓孩子暫時抽離課堂學習的環(huán)境,在更廣闊的生活空間里,開闊眼界,豐富閱歷。


具體到乘坐高鐵,家長可以提前與孩子做好攻略,了解每個停車站點的歷史文化、引導孩子觀察窗外掠過的風景、看列車員的工作日常,體驗速度與空間的變化,這些是只靠做題學不到的。


列車員改變“禁止喧嘩”的命令式管理方式,努力創(chuàng)新服務形式,其目的是化解困擾旅客已久的“熊孩子”吵鬧問題。


但作為家長而言,任由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喧嘩,恰恰是親子教育缺失或不足的表現(xiàn),而旅途中本就有更豐富的教育維度,需要家長充分去發(fā)掘其中的教育價值,讓孩子在更鮮活的 “課程” 中去體驗和發(fā)現(xiàn),從中獲得成長、懂得規(guī)矩。


若能如此,列車員就不必辛苦去當“班主任”,更無需通過發(fā)試卷來管住“熊孩子”們的吵鬧了。


撰稿 / 流水(媒體人)

編輯 / 徐秋穎

校對 / 盧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