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京報訊(記者馮琪)“做出手勢,解鎖敦煌神瑞動物吧!”“請用掃碼槍選擇三款心儀的商品掃碼,獲取你的科普小票”“用力擠壓毛絨球,收獲一段專屬自己的情緒旅程”“戳一戳植物,它們會和你說話”……5月23日,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25屆畢業(yè)作品展啟幕,多個交互體驗作品吸引了觀眾駐足體驗。


今年畢業(yè)展上,170余名研究生的1000余件畢業(yè)作品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集中展出,展出時間為5月24日至6月1日。


參展者頭戴VR頭盔在現場體驗三星堆復原文物的聲音。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


記者在現場看到,一位參展者頭戴VR頭盔,手持兩枚手柄在空中劃動,音響裝置隨著他的動作播放出好聽的音樂。他正在體驗的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系碩士畢業(yè)生和冰如的畢業(yè)作品,主題圍繞三星堆文物,作品名稱為《神樹韶鳴》?!拔以O計了一個數字文物交互體驗游戲?!焙捅缃忉尩馈?/p>


“四川大學一位教授和他的團隊專門做三星堆文物的復原研究,他們復原了6個銅鈴的聲音,我把這6個銅鈴的聲音提取出來,用3D打印文物做了銅鈴的復制品展示出來,并給它們裝上了NFC貼片,用手機靠近就會聽到這個銅鈴被復原出的聲音?!焙捅邕€用這些銅鈴為作品制作了音樂,觀眾可用VR裝置通過玩游戲的方式去奏響這個音樂。


藝術交互作品“比特食驗室”吸引觀眾駐足體驗。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


記者了解到,設置AI與交互體驗區(qū)域,滲透“藝科融合”的理念,讓觀眾“體驗藝術”“感受藝術”,是今年研究生畢業(yè)作品普遍呈現的一大亮點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楊冬江介紹,人工智能的發(fā)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(zhàn),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。今年的畢業(yè)作品中,同學們更加關注新技術與傳統(tǒng)美術技藝之間的聯(lián)系和融入,呈現出一系列新技術所帶來的無限的可能。


記者了解到,展覽通過裝置藝術、數字影像、實驗性繪畫等多元形態(tài),呈現出當下青年創(chuàng)作者對社會議題的洞察與探索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馬賽介紹:“從AI生成影像到沉浸式的體驗,從參數化設計到可穿戴設備,從智能材料到情境的交互,此次展覽的作品體現了人文精神與科技思維相互照亮;從非遺圖案到潮流時尚,從鄉(xiāng)土記憶到品牌設計,讓傳統(tǒng)在新的文化語境中煥發(fā)生機;從社區(qū)營造到公共健康,從城鄉(xiāng)空間到太空探索,從生態(tài)保護到心理關懷,同學們用設計回應著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?!?/p>


畢業(yè)生作品關注城鄉(xiāng)現實問題。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


“同學們請記住離校前最后這堂課,展廳里每一件作品都是問題的開始,而非答案的終結?!瘪R賽向在場的畢業(yè)生們說道。


編輯 繆晨霞

校對 趙琳